快菜进京记(北京快菜图片)

07-05

快菜进京记(北京快菜图片)


5月21日上午10点,新发地富农门门口有一辆辆载着各种蔬果的大卡车等待进入。新京报记者 陈亚杰 摄

最外面一层的叶子比小臂还长,里面包着数十片小片叶子,嫩得可以掐出水来,这是一种名叫“快菜”的蔬菜。菜农谢从心,拿起手中十来厘米长的刀,一手抓着菜身,横向一抹,手起刀落,整颗青菜就“落入”了手中,然后再在菜根上抹一刀,留下的根茎干净、平整,“这种菜,清脆,口感好。”

现在正是最适合快菜生长的季节,基本上40天左右就可以出一茬。

北京大兴区青云店镇杨各庄村。马路两边的绿阴后是一排排白色的蔬菜大棚,这里集中种植着快菜、油菜、油麦菜。每座大棚占地两亩多,整棚种植,一次可以收获快菜600多筐。按每筐30斤,将近10000公斤。

每天上午八九点钟,菜商王福(化名)会到大棚收菜。还冒着露珠的快菜被装进4.2米长的卡车里,来到30公里外的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蔬菜新鲜不易保存,王福会在全部卖完之后才结束一天的营生。值夜班的菜商则在下午四点多到,晚上在车里打个盹,凌晨一两点迎接赶早的顾客。

几乎是24小时不间断,从北京各区、全国各地驶来的大车载着蔬菜、水果、粮食、肉类等来到这个北京南四环外的批发市场,这些蔬果粮肉又被各种型号的面包车、卡车送到北京市的各个社区。

新发地市场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新发地市场蔬菜上市量每日在2万吨左右,供应比较充足。价格比较平稳,达到了开春以来的最低水平。

疫情之下,如何保证一颗菜从田间地头到居民餐桌,这背后,涉及整个蔬菜供应链条,涉及人们“舌尖上的安全”。

“现在快菜长得太快,割的速度赶不上长的速度”

5月20日,大兴区青云店镇杨各庄村。室外的温度已经超过了30摄氏度,塑料薄膜又让大棚里增加了几摄氏度,人干起活儿来,汗不自觉地滴了下来,为了防止闷热,两边的薄膜被掀开,让自然风可以在棚内流通。

谢从心的后背已经湿透,他身前是一大片翠绿,大棚里还有将近一半的快菜等着采摘。“现在快菜长得太快,割的速度赶不上长的速度。”

今年41岁的谢从心此前做了将近20年的卡车司机,去年10月,他在同乡的介绍下和妻子一起来到大兴种植蔬菜。“卖得好的时候,一天能出一百多筐,一大棚的蔬菜四五天就卖完了。”最忙碌的时候,他们每天早上三四点就要起床割菜,等待第一批去新发地的菜商。


5月20日,谢从心将菜搬到菜商的车上。新京报记者 陈亚杰 摄

北京建立蔬菜大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又发展蔬菜日光温室,结束了北京冬春淡季以大白菜、萝卜、马铃薯为当家菜的历史。

来自河南的刘洁(化名)在大兴区采育镇承包了20个蔬菜大棚。她回忆,上世纪90年代,便有河南同乡在北京种菜卖菜。她推荐当时正在北京找工作的姐夫在西红门租地种菜,“那时候还是阳光温室,当时种的就是快菜、油菜这几样。”现在的西红门已经遍地是高楼,菜农们就转到了大兴。五年前,刘洁也来到大兴种菜。“年景好的时候,种菜能赚一些钱,这几年差了点,像山东寿光的菜商也盯着北京市场,竞争还是挺激烈的。”

北京市委市政府今年4月发布的《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中,“‘三农’工作成为北京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方案》提出,北京市蔬菜播种面积、产量分别达到75万亩、180万吨以上,自给率提升到16%以上。

最近,快菜在新发地市场卖十元钱三十斤,“最终菜商给到我们手中的可能只有五六块。”几个菜农算了一下账,去掉大棚租金、种子、肥料等成本,每斤青菜要卖到五六毛才差不多够本。“行情有好有坏,菜少的时候我们挣了钱,现在不管贵贱都要卖。快菜嗖嗖地往上蹿,再不割就‘瞎’(烂)在地里了。”


5月20日 ,谢从心和妻子在大棚里割菜,大棚里还有将近一半的快菜等着采摘。新京报记者 陈亚杰 摄

新发地最不缺的就是蔬菜

5月26日上午10点出头,菜商王福把运菜车开进了新发地市场。从神农门进入,走十来米,转弯就是“油菜”区。足球场大的场地已经停了十几辆卡车,分列广场两边,中间留出一条大道,车尾相对,车厢里面放着成筐的绿叶菜。

王福将车停在了“队尾”,在车厢门前撑起两米宽的帐篷,阳光直射下,“足球场”没有一棵树遮阴。妻子张红珍(化名)从车上搬下六筐菜,分别是快菜、油菜和油麦菜,放在帐篷下,又赶紧拿出黑色的绒布,蘸了水,盖在最上面的菜上。

“新发地不缺菜,至少我们卖的这三种蔬菜很充足。”王福今年42岁,他从2002年开始来新发地卖菜,一直卖的都是这三种菜。这一趟,他拉了一百多筐菜,“现在市场上卖菜的人多、买菜的少,最多的时候,这辆车可以装两百来筐。” 王福说,北京禁止堂食以后,原先饭店、食堂的老顾客少了。

一车菜、一台秤,这门营生就可以开始了。在这里摆摊的多是河南、河北、山东人,甚至连着几家商户都是一个村子的,以“哥哥嫂嫂”相称。每个摊位一般是夫妻俩人经营,有时一人去送货,另一个就留下来看守摊位。

近期新发地市场提级了防疫措施,须持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完成第三针疫苗接种才能入场,卖菜中要全程佩戴N95口罩。不时有穿着黄色工服,背着蓝桶的工人给各家商户的电子秤喷消毒水,穿着蓝色制服的人骑着电动车,随时检查戴口罩的情况。“吃饭时不用戴口罩,但要分开,两个人一人在一边。”张红珍说。


5月26日,张红珍正在卡车上打包蔬菜。新京报记者陈亚杰 摄

有人打过来,要十几筐快菜,张红珍连忙上车,拿起白色的大塑料袋套在菜筐上,然后两手放在菜筐两侧的“耳朵”上,一用力,整筐30斤的菜在空中翻了个跟头,落入袋中,“早先也抬不动,后来干多了就行了。”十几包蔬菜打包完,她的额头已经蒙上了一层细汗,“再过俩月才是最难熬的时候,只站着不动就浑身是汗。冬天也难熬,零下十几度,也是在这儿。”

下午4点半,一部分蔬菜露在阳光下,张红珍将帐篷的一角往西边推了推,想让蔬菜完全置身于阴影中,王福站起身,走到帐篷中间伸直手将整个帐篷举起,往西移了移。又有几辆白色的大卡车驶入,车辆挤占了油菜售卖区的中间广场。“那是上夜班的,卖给凌晨来买菜的人。”张红珍望着车里剩下的二十多筐蔬菜,有些着急了。

下午5点45分,张红珍掀开蒙布看了一眼筐里的菜,将外面几片蔫了的叶子掰掉,又小心盖好。为了卖出最后几筐菜,他们向来询问的客户降了价,原本12元一筐的快菜降到了10元。卖菜是个辛苦活,每天早上一大早起床到菜地收菜,要全部卖完才能结束一天的营生,不然第二天菜不新鲜,就卖不出去了。王福说,熬到晚上10点甚至更晚的时候也是有的,早些年,生意好做一些,近几年,卖菜的多了,赚的少了。

晚上7点,最后几筐菜卖出去了,张红珍把左手的手套摘掉,被橡胶手套捂了一天的左手泛白,和晒黑的右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右边手套坏了,还没来得及买。”她搓了搓手,“真累啊。”


5月26日凌晨两点,新大地神农门门口有一辆辆面包车等待排队进入。新京报记者 陈亚杰 摄

远道而来的洋葱

5月26日零时前后,卡车司机李为军拉着18吨洋葱从江苏徐州丰县来到新发地洋葱交易区。两天前,他刚往北京拉了一车洋葱,回到丰县,就接到了洋葱商李树全的,问他能不能再跑一趟。25日下午两点,装好车,李为军直接上了高速。这天,他没来得及吃饭,只是下午在服务区吃了两包泡面。

李为军的车专门拉蔬菜水果。四五月从徐州拉洋葱到北京;等洋葱的季节过了,就从张家口拉白菜到江苏;拉完白菜,就去海南,拉香蕉、菠萝到江浙地区;香蕉、菠萝拉完了,就又是洋葱长成的季节。

25日晚上11点,李为军到达廊坊的一处收费站,那里有新发地的工作人员检查他的行程码、健康宝,然后是做核酸、抗原。20分钟后,李为军的车重新启动,“北京进城很顺利。”

新发地市场宣传部部长童伟介绍,从2020年初开始,在市商务局的支持下,他们在入京的高速检查站设立了对接保障专班,协助检查站的工作人员做司机的信息确认、抗原检测等工作,“让司机能快速进来,也提高了农产品的流通效率。”

到新发地市场时,已经是深夜12点了,李为军将车停到市场里面,准备在车里睡一觉,“我们哪舍得住酒店。”他笑着说。睡前,他得知有几个同乡卡友也在新发地,几个人计划着明天中午买点好吃的“改善改善伙食”。

26日早上6点,李为军将车开到李树全的摊位,“这是新来的洋葱吧?”有客人指着车上的洋葱问价。附近的几家商户走过来闲聊“这车洋葱漂亮”。


5月26日,李为军拉着18吨洋葱到新发地洋葱交易区,工人正准备卸货。新京报记者 陈亚杰摄

李树全被称为新发地的“洋葱大王”。他在1999年就开始在新发地市场卖洋葱,那时候,最难得的是“信息”,当时都是散户种植,规模小,一个村的洋葱卖完了,就会断货。李树全从山东开始,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跑,跑遍了全国。

现在李树全在江苏、河北、甘肃等地合作经营了上万亩洋葱基地。随着季节的不同,运到北京的洋葱的产地也在变化,前段时间的洋葱还是河南南阳的,最新一批的则来自江苏。冬天吃的洋葱则是从云南运过来的,再配上12月左右开始储备的兰州等地的洋葱,等到明年三四月,就又可以吃到新鲜的南阳洋葱了。

几天前,李树全收到了新发地市场工作人员发来的A、B队建档表格。他和妻子带着一个员工在A队,另一个熟工带着两个人算B队。童伟介绍, A、B团队的建立是为了让两个团队分别在不同的时间段工作,“如果出现风险的话,还可以确保另外一方有效地延续。”

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承担了北京市80%以上的农产品供应。保证供应是头等大事。李树全说,几乎每次北京出现确诊病例,新发地的相关负责人都会联系他,做好供应。5月12日,北京出来静默3天的谣言,结果洋葱一天卖了一挂车还多(一挂车有30多吨),他赶紧再调洋葱到北京。

第二天谣言破除,但是新一批洋葱已经到了北京,只能放着慢慢卖,“其他我不敢说,新发地缺什么都不会缺洋葱。好卖赖卖我们都得有货”。


5月26日,李树全店铺的女工在清洁洋葱表皮并装袋。新京报记者 陈亚杰 摄

不停歇的交易市场

下午天热,市场上来进货的人不多,几个商户百无聊赖地闲谈着,王福撑起了小躺椅,在两辆大车间的阴影处补觉。

52岁的吴勇(化名)穿着蓝色的防晒衣,从上午10点来到新发地市场,已经逛了大半天了。他开了一家蔬果店,平时他负责采购,妻子照看店里的生意,“除了价钱,品质也很重要,现在人买菜都要‘精品’,得看着新鲜、好看。”

下午6点,他的中型面包车已经装了大半车各色蔬菜。

“我们那一条街道上就有好几家便民超市,竞争激烈。卖贵了、品质不好了,都不行。”他的蔬果店位于北三环大慧寺南路上,附近有中国气象局社区,还有大慧寺19号院等一排排以街道命名,连着号的老小区。他也会专门开车去大兴、河北固安县的田头去拉菜,“最近疫情不稳定,不敢去了。”

早些时候,吴勇也会凌晨一两点来新发地赶早集,“现在年纪大了,熬不住了,再加上现在菜都新鲜,差不了多少。”

在媒体的报道中,新发地被称为“不夜城”,“首都最大的菜篮子”。根据其官网数据显示,有固定摊位2000个左右、定点客户4000多家,每天有1.8万吨蔬菜、2万吨果品、3000多头生猪、1500多只羊、150多头牛、1500多吨水产进出。

“现在人们喜欢吃‘精品’蔬菜,批发价一块的油菜没有一块五的油菜销量好。”朝阳区三里河一家便民商店的老板张合柱坐在黑色金杯车上,等菜商送菜过来。他不用自己去选货,专门花了四五千元一个月雇人在市场帮他“选品”,“不然市场这么大,我也转不过来。”

今年52岁的张炳贵现在就是一个“选品”人,此前他也是“菜贩子”,专门从周边的城市拉菜卖给新发地的商家,疫情以后,他不想往外跑了,就在市场里做起了采购,“现在市场是菜多、便宜,最近这个月,超市的进货量至少是之前的1.5倍。”

吴勇喜欢自己选。晚上8点,最后3包生菜、6捆大葱送过来时,他结束了今天的采购,又跑去旁边的卖冰的商店买了10包冰,塞在各种绿色叶子的中间,仔细嘱咐卖葱的商家,这个横着放,那两个放在最上面。


5月26日,吴勇在新发地市场采购。新京报记者 陈亚杰 摄

“家门口的菜市场”

晚上9点,周欣欣(化名)走进了吴勇的蔬菜店,成堆的蔬菜堆在卖场中间的货架上,上面的白板用笔粗糙地写着“特价叶菜全部5元3把,2元1把”。和她在大超市买到的装在透明塑料盒里的蔬菜不同,这里真的像是店铺名字说的一样,是一个蔬菜“大卖场”。

周欣欣今年27岁,刚刚研究生毕业两年,和朋友在附近合租。她平时下班比较晚,“早起买菜是不可能的。”最近居家办公,在家呆了一整天,晚上下楼“遛弯”,路过蔬菜店。“我平时叫外卖多,就会做几个简单的菜”,她挑了两把快菜、一把油麦菜,又转向身后,拿了两个西红柿,一共13.5元。

周欣欣家里还有两个土豆和一包红薯,30多个鸡蛋,那是她在听到北京市要“静默3天”的谣言时买的,“当时吓得我赶紧在外卖平台上买了两百多块钱的东西,什么大白菜、玉米,吃了一个星期也没吃完,最后辣椒、白菜啥的全都放坏扔了。我现在买菜只买一两顿的,吃完再补,还是要吃新鲜的。”


5月26日,居民在吴勇的果蔬店选菜,招牌上写着“特价叶菜全部5元3把,2元1把”。新京报记者 陈亚杰摄

家住在朝阳区潘家园街道的王诗(化名)在4月23日经历了一轮囤货风波,当时,她听说自己家附近出现了确诊病例,便开始了囤货行动,在六家不同的超市同时下单,塞满了一个有三个分层的大冰箱。

4月25日,王诗居住的小区被划入封控区内,按照要求不能出小区。她发现小区内的一块空地上,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一辆蔬菜车在卖菜和水果,“就像家门口的菜市场”,四个篮球场大的空地上排了一圈买菜的人。有一天她做完核酸路过摊位的时候,看到有菠萝在出售,她便买了一个回去,“好甜”。

蔬菜车车身最中间用红色大字写着“社区蔬菜直通车”,左上边是“北京市菜篮子工程”,最下面写着 “新发地百舸湾农副产品物流有限责任公司”。5月24日,百舸湾公司负责人韦桂坪告诉记者,他们公司“主要是服务于一些生鲜店辐射不到的社区,实现一公里买菜。”另一个功能是应急保障功能和重大活动的保供,比如向封控区居民供菜。前不久他们参与了冬奥会的蔬菜运输,“我们具有灵活机动的特点”。

韦桂坪说,目前他们负责向海淀、朝阳、通州、丰台等部分封控地区供应蔬菜水果。5月24日这一天,派出了51辆蔬菜直通车,每辆车装有2.5吨的货物,又向通州张家湾镇发出了50吨的应急保障蔬菜包。


封控区内,蔬菜直通车成为了“家门口的菜市场”。受访者供图

一个“应急保障蔬菜包”里面包含圆白菜一个,圆茄两个,西葫芦两个,胡萝卜四根,土豆四个,苹果四个,黄瓜四根,还有一个哈密瓜,总售价50元。“定价是在批发价的基础上加价10%-15%。”

2020年初,新冠疫情刚刚暴发时,他们开始向封控的社区送物资,“这两年市商务局也经常告知我们要随时做好准备,预防突发情况。”

北京市商务局官网显示,现在北京市共有15家蔬菜直通车企业,全市合计有效目录车辆356辆。4月25日以来,本市累计向东城、西城、朝阳、海淀、通州等区派出蔬菜直通车1007辆次,服务点位近1000个,运输蔬菜、水果、禽蛋和米面粮油调料等物资量达2万余吨。

新发地市场宣传部部长童伟告诉记者,“近期,新发地市场蔬菜上市量每日在2万吨左右,供应比较充足。我们监控的数据显示,价格也比较平稳,达到了开春以来的最低水平。”

童伟告诉记者,北京市副市长杨晋柏先后于5月15日、16日两次前往新发地,调研疫情防控和保供稳价工作,鼓励商户要放心向新发地市场调运蔬菜,确保市民“菜篮子”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新京报记者 陈亚杰 实习生 王一凡

编辑 胡杰 校对 赵琳

广州公司注册收费标准(讲解注册公司最新要求)

更多

个人所得税税率是多少(个体工商户个税核定征收)

更多

公司财务分析报告范文(财务报表分析案例大全)

更多

更改营业执照法人需要什么手续(营业执照法人变更手续)

更多

汽车代收车船税是什么意思(车辆必买的4个险)

更多

设计服务费计入什么科目(设计服务费计入管理费用的对应科目)

更多

报销差旅费会计分录怎么写(会计报销差旅费分录)

更多

销项增值税会计分录(实操增值税怎么抵扣举例)

更多

毛利率是什么意思通俗(毛利率通俗易懂的意思)

更多

固定资产分录怎么做(固定资产净值处理分录)

更多
政策集中发力 扎实稳住经济 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宏观政策,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我们的新时代|贵州农村里来了年轻管家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